查看原文
其他

最早推广“次元”文化的,其实是康熙皇帝

赵世恩 果壳少年 2021-12-23

每个人读书的时候都见过这么几个奇葩:上学从不一起走,但总能跟对方偶遇的小甲和小乙;明明一起工作更快,却偏要轮流作业的施工队A和B;银行好几个账户,却不记得自己存了多少钱的小明母亲……跟这些问题相关的,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次”和“元”的说法,来自康熙皇帝?


什么是“元”和“次”?“元”和“次”是方程和函数中的术语,“元”是指方程中的未知数,“一元”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指数。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为1,例如2x+1=0。


概念很好理解,但“元”和“次”的来历却鲜为人知,一种说法是:在清朝,康熙皇帝在学习西方数学时,提出了“”、“”以及“”这些术语。


数学大拿,“次元”文化推广大使,爱新觉罗·玄烨。图片来源:wikipedia。


当然这些术语也不全是康熙帝首创的,比如用“元”来代表未知数,其实是古已有之的做法。在中国古代,用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叫做“天元术”,它与现代代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不谋而合。我们要运算一个实际问题,一般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要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建立一个包括未知数的方程,第二步是求解方程的根。天元术就是建立代数方程的一般方法,方程中的未知数称为“天元”,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x”。


古人如何列方程?


现在我们求解一个问题,可以写“设某某为X”,然后列式计算。但在没有字母的中国古代,数学家要辛苦得多,宋代以前,想要列出一个方程,除了动用高超的数学技巧以外,还需要附上密密麻麻的描述性文字。直到“天元”这一概念的出现将人们彻底解救了出来。


做题先写“设某某为x”,好像放大招前要喊个招式一样。图片来源:kknews。


两宋时期,数学家开始将类似天元术的方法运用到数学计算当中。北宋数学家贾宪创造了“增乘开方法”;北宋数学家刘益首次研究了各项系数可正可负的一般方程解法;秦九韶将“增乘开方法”推广为任意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方法。这一时期,“天元”两个字首次出现在数学家蒋周的《益古集》中。


朱世杰《算学启蒙》中的天元术。图片来源:wikiwand。


金、元时期,中国数学出现了一项杰出的创造——天元术。金代数学家李冶的著作《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以及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下卷》、《四元玉鉴》,都系统地介绍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个时期的成果非常丰富,从这时起,中国古代的数学由文词代数演变成符号代数但有的问题中包含多个未知数,又该如何解决呢?《四元玉鉴》中指出,当未知数不止一个时,除了“天元”,我们还可以使用“地元”、“人元”和“物元”等术语,类似于我们今天常用字母“x、y、z、u”表示未知数。



领先世界的天元术


有了符号之后,人们想要求解问题时,可以写上“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我们说的“设某某为x”),然后进行运算。下面是当时数学家用“天元术”表示方程的例子:


图片来源:sciencenet.cn。


首先,“元”字在第三行,表示前三行有“未知数”;

其次,未知数的次数由上到下依次减少,第四行表示常数项;

因此,上图表示的方程是

x3+336x2+4184x+2488320=0。


天元术在元朝发展成熟,这标志着中国代数学进入了“半数学符号”时代。而现在我们所学到的“方程”和“函数”的简洁表达形式,则要归功另一个人。


“代数之父”,伟大的韦达。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欧洲,16世纪以前的代数方程式还是用文字来叙述表达的。那时要说明一个数学问题,解一道方程,也要进行大量的描述,其劳动量不亚于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建议用元音字母代表已知量,用辅音字母代表未知量,数学符号才出现。但它要比我国数学家用“天元”代表未知量晚了300多年。


知识点 数学七年级下

二元一次方程组


题图来源:故宫淘宝

少年编委:赵祥宇、陈雁之、贺钰媛、车天翼、刘伯骏、王晓佳

编辑:齐园神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